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人工合成燃油并非新鮮事,但如何做到高效率、低成本是難點。德國一家公司在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,開發(fā)出一種“藍色燃油”。德國教研部長萬卡21日還象征性地給她的奧迪公車加了5升新技術合成的燃油。
這種所謂“藍色燃油”是德國德累斯頓太陽火公司用二氧化碳、水蒸氣和清潔能源合成的。該公司從2012年起開發(fā)人工合成燃油技術,幾周前這一合成技術的實用演示裝置已在德累斯頓正式運轉,他們希望能于2016年實現(xiàn)商業(yè)化生產(chǎn)。
該公司首席技術執(zhí)行官克里斯蒂安·馮·奧爾斯豪森介紹說,這種制造工藝主要分為三步:電解水蒸氣生成氫氣;將二氧化碳轉換為一氧化碳;用“費托合成法”將一氧化碳和氫氣合成碳氫化合物,從而制出柴油等燃油?!百M托合成法”是以合成氣為原料在催化劑和適當反應條件下合成液態(tài)烴的工藝過程。
該公司合成燃油核心技術在于第一步,即用一種特殊的高溫固體氧化物電解電池(SOEC)技術高溫電解水蒸氣制氫。該公司稱其SOEC技術的熱氫轉化效率已能達到約90%,這也是這套設備能顯著降低制氫乃至合成燃油成本的關鍵。
德國教研部的新聞公報說,這種合成的“藍色燃油”不含硫和芳烴化合物,因而更環(huán)保,而且燃燒性能與普通柴油一樣高。這一創(chuàng)新使合成燃油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取代化石燃料。
雖然汽車發(fā)動機使用這種合成燃油也會排放二氧化碳,但該公司稱,算上合成燃油時消耗的二氧化碳,這種工藝與使用化石燃料相比能減排二氧化碳85%。斯圖加特大學研究人員說,初步測試結果證明這一工藝的確能明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。
專家預計這種合成燃油將來的生產(chǎn)成本可達每升1至1.5歐元,加上可以享受稅收優(yōu)惠,因而也可以有較好的市場前景。